close

每到暑假期間,總有許多的青春族會趁著長假,挑戰高山,台灣幾個較知名的景點,更是熱鬧非凡。

而青春族,常會仗著自己年輕體力好,故意忽略身體的不適,勉強攻頂,其實,在攀登高山時,除了完善的裝備及事前的體力訓練外,如何克服「高山症」的問題,更是登山者是否能夠順利攀登高峰的重點之一,而且高山症與體力好不好,是不能劃上等號的。

台中清泉醫院內科余興焜醫師表示:避免發生高山症的方法,就是讓身體逐漸的習慣高度的變化,6000英呎以上的高度時,若採取每天上升1000英呎的爬山方式,6000~8000英呎的高山,就可用2~4天的時間來作調整,但這種花時間的登山方式,對於登山者的行程安排上會造成困難。

所以,大都建議登山者在爬山前24小時開始服用acetazolamide,每日服用二至三次、每次服用250mg,也可以降低30~50%高山症的機會,或者每6~8小時,服用四毫克dexamethasone,也可以達到降低高山症的機會,此外,若真的已經發生高山症,醫師的建議是輕度高山症者僅需休息,避免喝酒、服用Acetaminophen治療頭痛即可,不需馬上下山。

若有呼吸急促、喘得很厲害、嚴重嘔吐,甚至意識模糊、嗜睡的現象時,就要懷疑是否有肺水腫、腦水腫的現象,宜給予氧氣治療,並服用dexamethasone、acetazolamide、nifedipine,改善症狀,並立刻下山接受進一步的治療。

至於,許多登山紮營者,都喜歡升起營火聚在一起聊天,並且飲酒助興;若遇有失眠現象,則會考慮服用安眠葯幫助睡眠,這是不恰當的行為,因為在高山上飲酒和服用安眠藥,都會加重高山症的病情,使得頭痛、噁心、嘔吐、失眠的症狀加重。

由於,高山症嚴重時有可能導致肺水腫、腦水腫,登山又是相當需要良好體力及團隊照應的休閒方式,身體狀況不良或體力不濟的時候,就會增加登山的高度危險性,俗語說「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」,登山者應該視自己及同伴的身體狀況作適當的調整,當團隊中有隊友有呼吸急促、喘得很厲害、嚴重嘔吐,甚至意識模糊、嗜睡的現象時,應儘快處理、儘速下山,千萬不要勉強攻頂,以免造成自己及同伴健康上永久的傷害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ovomed91 的頭像
    vovomed91

    lulu's life

    vovomed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